查看原文
其他

寻找身边的圆|兜兜转转,才发现终点也是起点

2016-12-12 地理君 中国国家地理


点击上方关注“中国国家地理”

来源:微信征稿 摄影/杨小玲


百工为方以矩,为圆以规

——《墨子·法仪》


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,它的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叫做圆。在中国的传统意象中,一个完整的圆,代表着团聚和美满,是自古以和为贵的中国人所崇尚的图腾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圆也无处不在:车轮、满月、土楼、窗花、路灯……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寻找身边的“圆”,看看会有什么神奇的发现!


来源:微信征稿 摄影/余歌子

学校实验室

大一刚刚进校,在实验室做植物学实验,看到了椴木多年生茎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图片。圆中圆,大自然是最美的艺术家,在那一瞬间被震撼到了。


来源:微信征稿 摄影/王珏

2016年06月 安徽黟县屏山村  

这是皖南黟县屏山村众多古井之一,井栏中间放入了一块开有两个圆形孔的青石板,这是为了防止两个人同时提水时,绳索互相缠绕在一起所做出的独特设计。


来源:微信征稿 摄影/杨小玲

2016年2月18日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

晒海带


来源:微信征稿 摄影/董卫东

2016年3月22日  郑州市 

公园里的一扇窗,抬头远望,满是春光。



来源:微信征稿 摄影/王欣

某电厂

建设中的凉水塔(即冷却塔)


来源:微信征稿影/武彬

2013年 邯郸 

一个工地堆放的水泥管,透过水泥管看对面,好像有个外星人的面孔,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风景,美在我们身边。


来源:微信征稿 摄影/寿婧君

2015年4月 杭州西湖 杨公堤

不过是一汪竹子中的积水,却意外的收获到这张极具生命力的照片,美在微小的角落。


来源:微信征稿 摄影/jianjun

2015年8月阿里

拍光晕时,一个喇嘛刚好出现在画面中。



来源:微信征稿 摄影/骆俊旭

2016年7月26日 傍晚 新疆昌吉

此时正是夕阳西下,广场上的大爷大妈们在音乐旋律中翩翩起舞,好不热闹。


来源:微信征稿 摄影/王友同

2014年 南京

青奥会召开,双环桥南京眼上奥运五环熠熠生辉。夕阳落在桥下,但仍照耀在远处的长江三桥之上。形成在奥运五环之下,落日在远近双桥之间的奇观。


来源:微信征稿 摄影/梁有杉

2015年12月  山西省稷山县   

稷山县附近的农家院内,每年一到年底都要做各种各样的大红灯笼,一来为大年增添许多喜庆,二来顺便拿到集市卖掉,增加点收入。准备拍点什么,正赶上两位帮工往院子里挂已做好了的灯笼,于是迅速按下了快门……



来源:微信征稿 摄影/陈中沛

傍晚 伊犁河

傍晚的伊犁河边,没有海的海景公园,一帮维吾尔族儿童在玩自拍。


来源:微信征稿 摄影/杨丽晓

(一个喜欢拍照的数学老师)

12月29日  教室  

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当了近20年的学生,每回都是看着老师拿着粉笔写写画画,把知识传给我们。现在一转身我也成了站在讲台上的人,才发现原来老师手中的粉笔拿着写字的时候,看着轻松,实有讲究。怎么排版好看,能看清,学生能注意到重点等等的问题,需要粉笔一支又一支的消耗,变成黑板上的文字。



来源:微信征稿 摄影/杨小玲

2015年11月28日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

万柿如意。



来源:微信征稿 摄影/覃松泉

东莞市石排镇鲤鱼洲

圆形口器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,用到最多的物件之一。平凡而让人容易忽略掉,平凡且与我们密不可分。图片的器皿是村民们用来盛手工红糖的。


来源:微信征稿 摄影/周静娴

2016.11  安徽建筑大学  

深秋银杏叶撒满校园,自行车停靠处的圆圈隔断与金色的银杏融合的恰到好处。


来源:微信征稿 摄影/王珏

2016.11.23 南京明孝陵

瓦当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,瓦当的美只有中国人才懂。瓦当的颜色主要有黄、绿、蓝、灰,瓦当上的图案有动物、文字、花草……这些图案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愿。那些遗留在瓦当上的岁月与沧桑并没有随着时间悄悄地流走,而是默默的沉淀在那里,静静地诉说着如烟的往事。


来源:微信征稿 摄影/周修建

2016年 端午节 四川广安市彭家乡白阳村 

这是当地传统宴席——坝坝席菜品肉丸子。300余名游客在这里齐聚一堂,坐传统坝坝席,把酒言欢,度过了一个别具特色的端午佳节。


来源:微信征稿 摄影/陈晓民

中秋节 老家

老妈知道我爱吃豆腐酿,于是一大早就泡豆磨豆,自己弄好了豆腐。我们回到老家的时候她正在灶台上忙碌着。儿子少有机会吃到这菜,于是迫不及待的拿个碗在灶台边开吃。我扛了把梯子爬到房顶上,揭开两个瓦片拍下了难得的镜头。


来源:微信征稿 摄影/化缘人无心

2013年3月30日 贵州黔东南州龙塘村

路上偶遇村民热情相邀,参加他们十年一遇盛大的招龙节。男人们在场中吹起了芦笙,族长的女儿先进入芦笙场,跳起了芦笙舞。随后越来越多女孩加入其中,围成一圈,妇女也加入了进来,又围成了一圈,圆圈越来越大,气氛也越来越热烈。







别错过

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往期内容



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,投稿吧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